三百年来伤国乱(七)
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的代表团正行驶在日本海海面上。在帝国通往京师的官道上,成千上万名身穿蓝色长袍的文人们正在匆忙赶路。
帝国文人们被国家不幸的消息震晕了。上海一个叫林乐知的传教士在他的报纸上公布了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和日本谈判的谈话记录和往来文件。这份报纸的发行量随之激增到4000份,为当时各刊物之首。康有为也是它的忠实读者。
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发动了参加考试的举人们,他们要向政府递交一份请愿书,...
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的代表团正行驶在日本海海面上。在帝国通往京师的官道上,成千上万名身穿蓝色长袍的文人们正在匆忙赶路。
帝国文人们被国家不幸的消息震晕了。上海一个叫林乐知的传教士在他的报纸上公布了全权议和大臣李鸿章和日本谈判的谈话记录和往来文件。这份报纸的发行量随之激增到4000份,为当时各刊物之首。康有为也是它的忠实读者。
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发动了参加考试的举人们,他们要向政府递交一份请愿书,...
江苏人徐寿是江南制造局技术方面的灵魂人物,他幼时学经史,研究诸子百家。与众不同的是,他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大有裨益,转而研读格致之学。徐寿与同乡华蘅芳去上海,从外国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馆中买回《博物新编》等一批西方科技书籍自学。经过20多年的刻苦学习,徐寿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1865年,在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他和华蘅芳成功自制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江南制造局制造的第二艘...
一.
两个汉子伫立路旁,怀里揣着那份关系全县人生死的诉状,紧盯着南边的官道。动身之前,有人指点他们,巡游江南之后,皇帝将经过此地折返京城。尽管此前在戏文里见过“告御状”的场景,他们还是分外紧张,这可是直接面对皇帝的一次上访。
这是1757年的农历四月出头。毕竟皇帝游览江南美景之后可能心情大好,会有耐心倾听小民的冤屈。再说,皇帝两次南巡,不都是说要“周察民隐”,访问“闾阎疾苦”么?当然,告御状并非易事。...
林乐知的收入如何呢?
现存的两份翻书合约副本,是林乐知的同事美国人傅兰雅的劳动合同书。 1871年江南制造总局聘请傅兰雅翻书合约中记载:
聘书以三年为期,由西国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六月二十日起,至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止,照西日每月送规平银二百五十两,均连伙食、油烛、房租等项并计在内。傅先生拟欲回国省亲,约期六个月往返,回国若干月,其修金按月停支。
1874年续订的翻书合约,工资涨到了英洋三百五十圆,并对辞职提出了...
1865年,捻军作乱,威胁京畿,北京朝廷接连发出几道圣谕,要求李鸿章带着机器和技术人员北上,在天津开办机器局。而这位帝国大员心里却另有打算。
这年夏天,在李鸿章的授意下,江海关道丁日昌以六万两白银买下了美商旗记铁厂,包括他们所储存的全部原材料,合并原有的两个洋炮局后,中国第一个大型兵工厂诞生了。李鸿章取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取名为“江南”,就是为了正名辨物,以绝洋人觊觎。
李鸿章的这番解释后来被...
此时的上海,繁华程度超过了帝都北京。第一次次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十多年间,英法美租界相继设立。上海在中国城市中的地位骤然突出。上海对外贸易额迅速爬升,很快超过了广州。小刀会起义之后,到太平天国倾覆,数百年富庶无比的江南顿成一片废墟,因此上海租界成了一个“巨大的避难所”,江南的世家豪富纷纷投奔到上海的租界。来自各个省份的逃难者和淘金者,挤满了上海的街道。他们把外国商人租过去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