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儒林外史》(二)

《儒林外史》结尾文人那荒寂的内心世界和炫人耳目的晚明世界是多么明显的对比。不过吴敬梓写小说时,明亡不过半个世纪,故老口耳相传,或是因袭的士绅生活方式,晚明的生活风潮,在他这本小说里仍然可以寻得到。以服饰为例,小说里写到的南京、杭州都是当时的时尚中心。

小说里那位靠选书交给出版商出版谋生的马二先生,有一段游西湖的有趣经历。一个道学先生,恁般好景致在他眼里,只是掠影浮光。他也看女人,有无心之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得好些得;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又有有心之看:“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田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她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叮叮当当的响。”

这三位女客的服饰,当时可是最IN的,怪不得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心里却是想着的。先说“水田披风”。“水田衣”在明朝晚期很是流行,用各色零碎织锦料拼起来缝好的衣服,色彩斑斓交错,如同一块块水田集在一起。唐人王维有“裁衣学水田”的诗句,可见唐代已经有了水田衣这种缝制方式。明清时的披风,也即褙子,是一种宽大的长外衣,多是直领对襟,穿在外面,还可以露出里面穿的立领袄衫,形成一种色彩上的对照。明代纺织业突飞猛进,衣裙刺绣多用金彩衣线平铺纱地上,加以格子界纳而成,名曰“洒线绣”。这位中年女客,虽然换了一件素雅天青色,但上有二色金的刺绣,于沉稳中透露出一丝富贵的活泼气息来。

在船上换衣裳,且被马二先生看到,严男女之大防讲究礼仪的上流阶层不会如此这般,可以想象,这些女眷,也许就是当时靠做纺织品发财致富的商人家眷。苏州和杭州是当时奢侈纺织品的中心。各地商贾纷至沓来,贩卖苏杭纺织品。纺织品的繁荣,自然也令江南一带的服饰时尚成为举国女性效仿的对象。从前有谚语云“贫学富,富学娼,娼妓学南邦”。反应晚明市井生活的小说《金瓶梅》主人公西门庆,就是开缎子铺的。这位山东阳谷县的商人,一般都是标船直接到江南采购丝绸,家中妻妾穿的四季衣服也是到杭州专门织造采购。小说第四十回里,他叫了裁缝来家给众妻妾裁衣,简直就是一幅小型衣料展示会:先裁月娘的:一件大红遍地锦五彩妆花通袖袄,兽朝麒麟补子缎袍儿;一件玄色五彩金遍边葫芦样鸾凤穿花罗袍;一件大红缎子遍地金通袖麒麟补子袄儿……

现今的人对着这一大堆名字肯定要晕掉,但这就是当时一个商人之家的日常穿着。现在时尚不过是春夏、秋冬两季发布,当时的富人可是四季衣裳,各种质地,各种款式,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消费需求当然直接刺激了纺织行业的兴盛。

对那些商人来说,出口纺织品的利润更是高达数倍。加拿大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卜正民在他研究晚明商业与文化的著作《纵乐的困惑》里,列举了无与伦比的中国纺织品,那是一位西班牙商人在当时的商贸中心马尼拉购买的商人们用白银交换来的中国丝绸:

成捆的生丝,有优质的双股丝,有质量粗糙一些的其他丝;上等的散丝,有白丝,也有各色彩丝,都缠成大把;大量的天鹅绒,有纯色的,也有饰有各种图案、颜色和款式的带刺绣的,还有镶金和绣金的;各色面料和锦缎,在各种不同颜色、图案的丝绸上加进金、银织成;大量绕成小捆的金银丝线,暗花缎、单面缎、波纹绸和各种颜色的其他布匹;用一种叫“兰克所罗”的草织成的麻布;数量不同的各色白棉布。

1466年,为了阻止每年进口外国丝绸财富流失,法国君主路易十一诏令在里昂设立生产丝绸的工厂。17世纪初,发明了大型纺织机,18世纪里昂的丝绸工业开始盛行佛塔、竹桥、人像都中国式图案,这些布满中式元素的图案,充斥着炫目的矫揉造作。优雅而刚劲的线条,已经随着中国文明的全盛时代过去了。

话题:



0

推荐

庄秋水

庄秋水

17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庄秋水,生于70年代,199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微博:http://t.sina.com.cn/1403667177 好美服,耽逸乐, 热爱传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