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他是世界之王。他的领地有史以来最为辽阔。和他的祖父一样,忽必烈是一个纵横天下的征服者;和他的祖父不同的是,他又以文治来统治祖父的遗产。他雄才大略,是那个时代心态最为开放宽容的统治者。同时,他沉湎于酒精、打猎和宴饮,暴饮暴食损害了他的健康。衰老、倦怠和失望最终消磨了他的梦想。

年迈的忽必烈坐在他巍峨的宫殿里。餐桌上摆满了诱人的食品。烤全羊散发出的焦香鲜美的羊肉味钻到了胃部深处。煮羊肉、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糖茶、马奶酒……他大口饮着杯中的葡萄酒。因为极端肥胖而几乎张不开的眼睛因为酒精微饧着。这个时候,他无比怀念察必,他那位美丽而智慧的皇后;他回想着太子真金的往事,他在他身上投注了那么多的心血。可是,他们都无情地弃他而去,走入永久的黑暗。他们让他心碎。

“在帝王的生活中,会在因征服的疆域宽广辽阔而得意自豪之后,反而因为意识到自己将很快放弃对这些地域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伤和宽慰;会有就像一个雨后落日时分的大象气味和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带来的空落落的感受;会有一阵眩晕,使眼前地球平面图上山脉与河流的曲线颤抖起来;会将报告敌方残余势力节节溃退的战报卷起来,打开从未听人提过姓名的国王递来的求和书的蜡封,他们甘愿年年进贡金银、皮革和玳瑁,以换取帝国军队的保护:这个时刻的他,会发现我们一直看得珍奇无比的帝国,只不过是一个既无止境又无形状的废墟,其腐败的坏疽已经扩散到远非权杖多能救治的程度,而征服敌国的胜利反而使自己承袭了他人的深远祸患,从而陷入绝望……”1

建立一个世界帝国的梦想永远是一个梦想了。而他殚精竭虑治理下的大元帝国,也在一系列的征战中被掏空了。他的财富消耗在了连年的军事冒险、公共建设工程和宫廷的奢华生活方式之中。

一.忽必烈背后的两个女人

像历史上一切伟大君主那样,忽必烈的故事里掺杂了很多传说成分。在清初人所写的历史作品里,成吉思汗早就看出了幼孙与众不同,并预言他将继承自己的光辉业绩,“幼年忽必烈之言,足使吾人注意。其言谨慎,汝辈尽应知之。彼将有一日据吾宝座,使汝辈将来获见一种命运,灿烂有如我在生之时。” 2关于忽必烈童年的文史资料极其有限。事实上,在成吉思汗归天之时,忽必烈只有十二岁。他的童年是在祖父和父亲东征西讨中度过的。那位戎马倥偬的祖父恐怕没有多少时间倾听一个小孙子的心里话。

一直到1251年,忽必烈不过是蒙古皇室旁支的一员,如果没有重大变故、灾难等发生,他将会是一位生活优渥的贵族青年,像今天的“富二代”(严格说来,他是第三代了)那样,在父辈们财富的荫蔽下逍遥度日,而不大可能在蒙古帝国的政治事务中扮演发号施令的角色。以后成为众汗之汗的忽必烈,一定非常感谢他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别吉。这位聪明睿智的女人,极富有远见。在她丈夫拖雷──成吉思汗第四个儿子──家族看起来与蒙古汗位距离遥远的时候,她就着力培养自己的四个儿子,并见缝插针地为他们铺垫政治前景和结交政治盟友。她被同时代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波斯历史学家拉施都丁认为她是“世界上少有的极其聪明、能力非凡、出类拔萃的女人”;另一位欧洲来的传教士则观察到,“在鞑靼人中,这个女人是除了皇帝母亲之外最著名的女人。”

年轻的忽必烈和所有蒙古人一样,精通马术和射箭,应母亲的要求,他还学习蒙文等文化知识。唆鲁禾帖尼别吉在1236年得到了一块封地,在中国北方的真定(今河北省境内)。她采取了和一般蒙古贵族不一样的治理方式,没有强制实行游牧民族的放牧政策,而是扶持促进当地的农耕经济。这一年,21岁的忽必烈也得到了一块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在河北的刑州。最初他放任自流,在蒙古本土遥控着自己的封地,任凭税官们巧取豪夺,直至农民们逃离他的领地。后来他也采取了和母亲一样的政策,招募汉人官员管理经济,这个地区重新稳定了下来,最终成为他的重要根据地。

早期,忽必烈任用了一些汉族幕僚,这一点在中国史书里被大书特书,“其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3事实上,他的幕僚里也包括了土蕃喇嘛、中亚的穆斯林和畏兀尔人。他最重要的一位幕僚可能是他的皇后察必。这位信奉藏传佛教的斡耳朵(汉译为“宫帐”,每个斡耳朵里居住着蒙古大汗的若干后妃)促使八思巴喇嘛成为忽必烈重要的政治盟友。在1258年主持的佛道辩论中,忽必烈毫无意外地站在佛教徒一边。不过,深受身为景教徒母亲的影响,尽量避免宗教冲突,忽必烈对道教首领们也没有采取过激措施。他平息了佛、道教徒之间的冲突,在蒙古贵族和汉族儒士之间都赢得了赞赏。

二.庞大的幕僚集团

1241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病逝。此时,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早在十年前死于酒精中毒。经过十年的争夺,1251年,唆鲁禾帖尼别吉梦想成真,她的儿子蒙哥成了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决心像祖父和父亲那样继续扩展蒙古广袤无垠的版图。他任命弟弟旭烈兀为西征军指挥官,去平定伊斯兰地区。他则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汉人王朝。计划中,蒙古大军除了从北向南发行攻击,还要从西线进攻,这就需要先剪除掉西南的大理。他的弟弟忽必烈奉命率领一支远征军深入偏僻的西南。

随着拖雷系历史命运的变化,人才储备成了忽必烈登上汗位的重要砝码之一。紧接着,他需要的是掘到他的“第一桶金”。

忽必烈精心准备这次军事行动。 在1253年冬,忽必烈命令士兵乘坐羊皮筏子渡过金沙江,这是他和将军伯颜的第一次联合行动。史书上把这次征大理的主要功劳记在忽必烈的幕僚姚枢身上:他劝服主人减少杀戮,并引用宋初曹彬平南唐的故事,建议招降大理,只要他们称臣,蒙古人就不会摧毁他们的城镇。但毫无疑问,每到一地,首先招降是蒙古人的惯用策略。

征服大理是三十六岁的忽必烈首建军功。相比父兄,他的这“第一桶金”掘得有些晚,他们在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军事头领,战功赫赫。但忽必烈的这次军事行动,为蒙古下一步征服南宋取得了一个重要基地,当然蒙古人也控制了与缅甸和印度通商的通道。“通过领导一次成功的战役忽必烈在蒙古人眼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要在蒙古贵族中得到认可必须显示军事首领的才能,现在忽必烈表现了自己的气质,确保在蒙古同胞中提高自己的形象。”4

征服大理之后,忽必烈的领地更大了,包括了陕西和河南的大部分。儒生、二十岁的畏兀尔人廉希宪被任命为关西路宣抚使,他邀请当时著名的儒生许衡负责教育,在忽必烈的领地上发行纸币,征收赋税,发展农业。 许衡和另一位汉人刘秉忠,将成为忽必烈最重要的谋士,尤其是刘秉忠,可以说他就是元朝的总设计师。1256年,他奉命按照传统中国都城的模式建造了开平,这座城市在1263年改名为上都。十几年后,上都雄伟的大理石宫殿给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房舍内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5藉由马可·波罗的眼睛,后人才晓得开平城有一个苑囿,到处是泉水和溪流,畜养了鹿,供忽必烈狩猎。园子里还养着白牝马和母牛,它们所产的奶,是大汗和他的后代的专供奶。“ 城墙、高塔四面围绕/明媚的花园,曲折的小溪/丁香、豆蔻芳华四溢/树林像山丘一样古老/环抱着阳光灿烂的草地。 ”6 这座城市甚至激发了十八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灵感。

刘秉忠当然不仅仅是忽必烈的一位城市设计师,他为他设计了一个理想明君所创建的黄金时代。他最重要的建议是希望蒙古统治者重视读书人,依靠儒生来治理国家;此外,他还建议忽必烈固定赋税,建立法制。

忽必烈紧紧抓住了他的机遇。很难说他此时就想着问鼎蒙古汗位,但这位成吉思汗的遗产继承人,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准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一个人才济济的的团队,当然,还有他的事功带来的声誉。

三.危机处理

对自己领地的文化──汉文化的局部认同给忽必烈带来麻烦。一些蒙古贵族指责他放弃了祖宗的生活方式,而去讨好汉人的价值观。有些人向他的哥哥告状。或者是蒙哥自己也开始担心声望越来越大的弟弟。1257年,蒙哥派两位亲信大臣去调查忽必烈领地的状况。在查了一些帐簿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些违法、逃税事件。史书中暗示这次任务就是要找到忽必烈的不轨形迹,置他于死地。蒙哥的亲信抓捕了几个忽必烈的几个官员,未经审讯就处死了他们。

怎么办?忽必烈和他的哥哥,都是现实主义者,从小在皇室里长大,他们也目睹过很多亲族之间的流血事件。忽必烈的汉人幕僚给他出谋划策,建议他亲自前往哈拉和林汗廷, 避开政治争论,只叙兄弟情谊。1258年,兄弟两人会面了,又一出兄弟怡怡的动人场景。美国人莫里斯·罗沙比认为是两个因素达成了兄弟之间的和解。一是蒙哥需要忽必烈在中国北方的威望,解决发生在僧道之间的宗教冲突;一是征服南宋,也要依靠忽必烈的北方基地。7

1258年底,蒙古人从四条战线出征江南。蒙哥统率的军队攻占四川然后东进;忽必烈率领一支军队从开平出发在鄂州度过长江,和南宋军队作战;另外两支军队将从云南和陕西出兵,进逼襄阳。不幸的是,蒙哥在围攻合州(今四川合川县)的时候病死,他可能死于痢疾或者霍乱,也有的史料说他死于战争中的箭伤。

新一轮的皇位争夺战在拖雷家族中开始了。《元史》里说忽必烈坚持入侵南宋,“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 战争继续了两个月,直到他的妻子察必送信给忽必烈,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经赢得了大批的支持者,计划进攻开平。在保守的蒙古人眼里,忽必烈已经“变质”了,他们把心血投在了属地,被当地的文明所吸引、同化。阿里不哥则是原汁原味的蒙古英雄,他是蒙古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捍卫者。

兄弟俩先后宣布登上汗位,忽必烈回到开平之后,匆忙召集忽里台,他被选为大汗,但因为不是在蒙古本土举行,这次忽里台的合法性成问题。一个月后,阿里不哥也宣布自己是大汗。兄弟俩开始争夺蒙古皇室的各个派系。

忽必烈始终都在为自己继位的政治合法性而苦恼,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蒙古人的衷心支持。他决心除掉第一个发难者,他的亲弟弟。他首先从经济上着手,切断了哈拉和林南面的运输线,迫使阿里不哥只能向西北的中亚寻求物质供应。兄弟俩的战争与阴谋进行了四年,阿里不哥面临中亚察合台和忽必烈的夹击,而他的军队补给也别切断,只好向忽必烈投降。1266年初阿里不哥病死,他的死让哥哥松了口气,也让人怀疑忽必烈动了手脚。

“面临对他的大汗地位的这种有限的承认”,《剑桥中国史》里写道,“忽必烈变得更加认同中国,并且寻求对他成为中国皇帝的支持。为了吸引汉人的忠诚,他必须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传统的中国皇帝。如果他希望得到中国士大夫或精英的支持或者至少他们的默认,他必须恢复一些儒家的仪式和习惯。” 8

四.资产扩张

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忽必烈的一幅画像,这位蒙古大汗穿着白色布料衣服,身上没有其他奢华的装饰品,黑白两色的帽子,胡子修理得十分齐整,保养得很好,双目炯炯,看上去机敏而强健。正是一位刚健质朴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的皇后察必,也和他一样跳出了传统蒙古人的视野。察必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粉丝”。她甚至促成了一位汉儒到蒙古宫廷讲授唐太宗生平。她,她的丈夫自己,都渴望成为唐太宗那样天下共主。从策略上来讲,如果把忽必烈打造成像唐太宗那样一位明主,也容易得到汉人的认同。

1266年,忽必烈下令建造了大都(突厥人称为汗八里)。城市设计师是一位回回人也黑迭尔,但总体上还是中国式的,按东西轴和南北轴对称布局,有11座城门。在皇宫附近,建造了太庙,甚至也建造了孔庙,进行传统的祭孔活动。1271年,刘秉忠建议用“大元”作为国名,这个名字取自于《易经·乾卦》“大哉乾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信号,蒙古大汗和汉文化传统融为一体。

这时候,蒙古对南宋襄阳城的围攻已经进行了四年之久。次年,借助于回回人的投石机,“当该炮发射时声音惊天动地,它所击中的所有东西都被击破和摧毁”9 ,宋军的防守失效了,1273年初,襄阳守城的将领吕文焕投降。忽必烈任命当时最有天赋的军事领袖伯颜去征服临安。直至1279年,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将领张世杰的船队遭到飓风,他本人溺海而死,最后的抵抗力量被彻底粉碎。

“和他的蒙古前辈一样,忽必烈懂得必须坚持领土扩张。在蒙古人的心中目,衡量一位统治者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将更多的财富、人民和领土并入他的版图。”10

在征服南宋之前,高丽早已臣服于蒙古。高丽国王的儿子在蒙古宫廷里做人质,忽必烈和这位世子关系很好,在1269年还帮助已经登基的国王平息军事政变。他还把女儿许配给了高丽王子,结成姻亲联盟。高丽向忽必烈的宫廷递交人口登记册,供养驻高丽的蒙古监临官,蒙古的骏马奔驰于济州岛的牧区。1274年,忽必烈又联合高丽,组成了一支联合军,包括蒙古人、汉人、女真人和高丽人,从高丽的合浦出发,远征日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毁坏了几百艘船只,蒙古人无功而返,损失惨重。战无不胜的忽必烈汗咽不下这口气,以后的两次远征日本,一次遭到惨败,一次在计划中流产。战争物资供应造成了财政问题,而且让忽必烈的臣民们发现,蒙古人同样可以被打败。

晚年的忽必烈失去了他的健康。他胖得不成样子,饱受痛风的折磨。他常常陷入回忆之中。“湖面轻轻泛起涟漪,宋王朝故宫的树枝的倒影裂成闪亮的碎片,像睡眠漂浮的叶片。”11 1279年征服南宋,是他一生的高峰。那是他最伟大的军事成就,他占有了一块已经持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国度,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尽管亚洲其他蒙古汗国有些只在表面上遵从他的汗位,有些干脆起兵反叛,他治理的仍是世界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毫无疑问他是那个时候最富庶的人。“忽必烈汗,犹言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彼实有权被此名号,盖其为人类元祖阿耽(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12

他试图在蒙古传统和汉族文化传统之间保持着谨慎的平衡。他后宫里全是蒙古女人,他迷恋打猎。他只会说简单的汉语,他愿意作为中国文化的保护人。“不过他自己为蒙古人,又要保持蒙古的语言,提倡蒙古新字,不愿像拓跋宏那样的汉化,在军事方面蒙古人的服务又不可或缺,而他在维持大可汗的地位(最少要防制一个竞争者使用如此的名号),更不得不拉拢蒙古人。……关于用人一事,他在1285年谕右丞相安童:‘此事当蒙古人不知,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朕自决。’而安童本人尚是蒙古人中较开放者,受汉人儒臣尊敬。皇帝还要如此向他开说,可见忽必烈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是遂行自己的政策,经常左右为难,不如我们所想像的得意称心。”13 蒙古人认为他汉化过度,汉人则认为尚不够。要找出一个同时管理草原文化与中国精密耕作而产生的文化的共通体制,大概也确实是“不可能的事”。

他八十岁死于宫中的紫檀殿。他的孙子铁穆尔登基做了皇帝。蒙古传统的选举形式忽里台被放弃了,后来的元成宗不必像他的祖父那样辛苦打拼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争夺继承权的血腥争斗没有停止过。忽必烈继承而后发扬广大的帝国没有持续多久。最后,“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一片堆满垃圾的荒地,还有可汗的空中花园”14。

注释:

1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2 《蒙古源流》,鄂尔多斯萨冈·彻辰著

2 《蒙古源流》,鄂尔多斯萨冈·彻辰著

3 《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纪》

4 《剑桥中国辽夏金元史》,第488页

5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6 《忽必烈汗》,柯勒律治

7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莫里斯·罗沙比著,重庆出版社

8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524页

9 《马可·波罗游记别注》,慕阿德著

10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499页

11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

12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13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4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

话题:



0

推荐

庄秋水

庄秋水

17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庄秋水,生于70年代,199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微博:http://t.sina.com.cn/1403667177 好美服,耽逸乐, 热爱传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