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读《刀锋》(二)

拉里的情人伊莎贝儿是另外一种例子。作者(即书里的叙述者)初次在芝加哥见到她时,她不到二十岁,可爱到不行:

伊莎贝儿长得高高的,椭圆脸,直鼻梁,俊俏的眼睛,丰满的嘴,这一切看来都是布家的特征。人秀气,不过胖一点,大约是年龄关系,等她长大一点就会苗条起来,一双有力的长得很好的手,不过也嫌肥一点;短裙子露出的小腿也嫌肥。皮肤生得好,颜色红红的,和适才的运动以及开敞篷车回来不无关系。人容光焕发,充满活力。十足的健康体质,嬉皮笑脸的高兴派头,对生活的满足,和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幸福感,使人看了心花儿都开。

她和拉里真诚相爱着,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让中年人看了怦然心动。十余年后,她成为一个风姿绰约举止娴雅的美妇人。但是,她却成了凶手,嫉妒让她间接杀死了索菲这个有着可爱灵魂的女子。

伊莎贝儿是大多数人的影子,贪图享受,害怕自己不属于群体。也像大部分人一样,尘土和时间擦掉了她身上的肥肉,也擦去了她的天真,她变得世俗、冷酷和自私。源于一种“美国的十足实际的人生观”──也许是一种全世界最流行的人生观,伊莎贝儿 “本能地感到钱的重要性”,她认为拉里应当马上就业、打拼、赚钱,而且“他的一生显然应当放在这上面”。可惜拉里“碰巧对钱不感兴趣”,“觉得我这一生还可以多做点事,不能够光买股票。”于是伊莎贝儿向他搬弄道听途说的大道理,强调 “一个人总得工作”,这是一个“做人”的问题。她对拉里所关心的死亡、灵魂这一类非物质的东西,本能地怀着恐惧。像大多数人那样,以为逃避就可以漠视这些事情的存在。但是伊莎贝儿对拉里的爱,或者精神上的占有,却是连她自己都无力左右的精神力量。

伊莎贝儿说不上有错。我们大部分人难道不是在辛辛苦苦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吗?可是最终总是能发现,物质并不能满足人的全部需求。因为人有灵魂。灵魂是上帝给人的一个恩赐,也是对人的一个惩罚。这都是最简单的道理。可是也许因为简单,反而最容易被漠视。

毛姆用很损的笔调描写伊莎贝儿对拉里的占有欲:

她呼吸急促;眼睛直瞪着那长了金黄茸毛的坚韧手腕和那只瘦削、修长而有力的手望,当时她脸上的那种如饥似渴的淫荡,我在任何人脸上都没有见到过。那是一只肉欲的假面具。

伊莎贝儿一生生活安稳,丈夫钦佩爱慕她,然而她始终无法全情投入地去爱丈夫和孩子。她心灵深处仍然深系于拉里。这还不是乔装打扮的自我陶醉式的激情,而也许是内心最迫切的、生命深处的愿望。这,不能不说是上帝对这个女子的报复。

话题:



0

推荐

庄秋水

庄秋水

17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庄秋水,生于70年代,199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微博:http://t.sina.com.cn/1403667177 好美服,耽逸乐, 热爱传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