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林乐知的收入如何呢?

现存的两份翻书合约副本,是林乐知的同事美国人傅兰雅的劳动合同书。 1871年江南制造总局聘请傅兰雅翻书合约中记载:

聘书以三年为期,由西国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六月二十日起,至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六月十九日止,照西日每月送规平银二百五十两,均连伙食、油烛、房租等项并计在内。傅先生拟欲回国省亲,约期六个月往返,回国若干月,其修金按月停支。

1874年续订的翻书合约,工资涨到了英洋三百五十圆,并对辞职提出了要求:“彼此如欲辞馆,皆必先半年说知”。

洋员不同时期的薪俸待遇不同。不同洋员之间应该也有差异。当时江南制造聘用的洋员,其中译员与教习总计12人。其他各厂技工等一百多人。据1872年创刊的华文报纸《申报》报道:“1876年4月13日经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联合具奏,清政府授予傅兰雅三品衔,同时被加衔的还有金楷理、林乐知,分别为四品和五品。林乐知的工资收入肯定不如傅兰雅丰厚了。

华人员工的收入相比之下,就低廉多了。制造局的工人一开始以福建、浙江和宁波人为主。初期,工人实行按月领取工资,后来相继出现了点工制(按日取酬)、包工制(包工老板直接雇佣工人)和学徒制(工资仅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

江南制造总局的管理大权操纵在官僚手里。因为它不是独立经营的企业,而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受到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还有总理衙门的节制。局、厂的总办、会办、提调、委员、司事等管理人员,同其他局如厘金局、善后局等官僚机构的职别、等级一样。同时不仅机器设备、原材料来自外国,工程师、工匠从外国请来,而且执掌企业大权的正副监督也从外国“引用”,对外国的依赖性颇高。

在新厂安顿停当后,曾国藩接续李鸿章提出的造船建议,上书要求从江海关税收入内拨出专款,供制造局造船使用。1867年5月16日,朝廷正式批准他的请求,从江海关四成洋税内酌留一成专供沪局造船之用。大为兴奋的曾国藩立即责成苏松太道兼江南制造局总办应宝时、会办冯竣光、沈保靖以及技术负责人徐寿、华蘅芳等,抓紧进行轮船的试制工作。与当时船厂的技术水平一致,第一号轮船是木质船体、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的明轮蒸汽船。 1868年7月23日,耗费工料81397.3两白银的第一号轮船正式下水。大为兴奋的曾国藩取四海恬波、厂务安吉之意,将之命名为“恬吉”(后因光绪帝载湉继位,为避名讳而更名为“惠吉”)。

“恬吉”号排水量600吨,船长56.39米(185英尺),宽8.27米(27.2英尺),吃水2.44米(8英尺),采用一台卧式蒸气机,额定马力150匹,指示马力392匹,顺流时速16.2节,逆流时速9.45节;装备各型火炮9门。轮船建成后,出吴淞口外试航,直抵舟山而返,显示其航海性能相当不错。9月28日,又上驶江宁,由曾国藩亲自登舰视察,并一路驶至采石矶。

从1868到1876年,江南制造局的造船生产效率非常高,8年之内建造了11艘船,其中10艘是战舰,其中5艘是木壳船,其余5艘则是铁壳船。每一艘船的所有部件,包括引擎,都是在制造局生产的。制造局还尝试不同的设计,从单螺旋桨到多螺旋桨,从木壳船体到铁壳船体,以及从单纯的战舰到带有回转炮塔的船只。与1870年代日本横须贺造船厂的那些战舰相比,江南制造局的船舶制造技术水平确实要高于日本最先进的造船厂。

话题:



0

推荐

庄秋水

庄秋水

179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庄秋水,生于70年代,199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微博:http://t.sina.com.cn/1403667177 好美服,耽逸乐, 热爱传统。

文章